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泉纺院综2010】44号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加强内涵建设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为切实提高学院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根据学院的现实条件和社会要求,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院将实行“全面提高,重点突破,建设精品,打造品牌”的质量建设发展战略,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为此,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常规管理的几项工作

1.规范课程教学管理

教师在接受课程教学任务后,要认真研究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明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经系主任批准后在上课前一式三份,一份交教务处,一份自己保留,一份给系保留,以备检查。

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文献资料。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存在问题,从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上课时要提前3分钟到达教室,并带上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教材和学生点名册。前面4项是上好课的基础,后面一项用于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教师要注意维持课堂秩序,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间不得接、听手机,收发短信;不得离开教室。

教师上课时应衣着整齐,精神饱满,讲课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突出重点,主次结合,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既要做到概念表达正确,也要注意语言的清晰、流畅、生动和板书的规范。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教师要布置思考题、习题和其他作业,促使学生多读、多写、多练。有的课程要每次课后布置作业;不是每次课都必须布置作业的课程,一学期布置作业的次数不少于5次,并且要求全部批改。

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作业、上课表现和出勤情况)和期末考核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30%和70%;期末考核出A、B卷,A、B卷命题的重合率不得超过20%,期末考核的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主,注意试题的覆盖面,试题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考试成绩应呈正态分布。在学期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复习,但不能划定范围,不能对考试内容作任何暗示,更不能泄露试题。

教师在假期要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争取做双师型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观点。

教师上课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请人代课,不得随意停课、调课。教师因故需要停课、调课,需经系主任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由教务处作出停课、调课决定,由教务处通知各有关系(部),再由系(部)及时通知到各班级。

2.完善听课制度

实行院、系(部)、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学院、系(部)、教研室负责人每学期都必须听课10节以上,并填写教务处统一制作的听课情况记录表,对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与水平作出相应评价,每学期第18周送交教务处汇总、分析与反馈。此项工作,既是学院、系(部)、教研室负责人履行岗位职责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希望相关人员认真负责完成听课与评教任务,全体教师有责任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3.完善院、系(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发挥教研室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完善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加强教研室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促进系、部和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研室是教学运行、管理和研究的基层组织,它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研室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系、部的统一领导下,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教学改革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教研室工作由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  

系(部)、教研室教学管理的具体任务是:

1)制定和落实本系及教研室工作计划,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任课教师,推荐外聘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拟定和执行所开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或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编制和审定教学进度表。

(2)组织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组织推广已有的优秀教学成果。

(3)制定和落实课程建设规划。  

(4)根据教学进度表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督促教师按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审定各门课程考题和确定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组织好阅卷工作,组织教师对考查、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教学工作。

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开展教学评议活动,并使之制度化。组织教师学习掌握教育和教学规律,革新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征询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6)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注意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7)检查作业的布置、收交和批改情况。

(8)配合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对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本学期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完善院、系(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二.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几项工作

1.举办全校性说课比赛: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举行全校性说课比赛,全校在编教师都必须参加,对自己所任教课程进行说课。竞赛分院、系(部)二级进行,在系(部)说课比赛的基础上,遴选出20%左右的优秀者参加院级说课比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由学院给予奖励。

说课教师必须就本人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进行说课,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各章节的重点与难点、各章节的作业训练要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与先修及后续课程的关系等;此外,有关课程的课时数,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的选用,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都一并说明清楚。原则上每门课程说课时间为15-20分钟。

通过说课,目的是使每位教师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明确所讲授的内容与采用的方法,以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在说课的过程中,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与交流,避免不同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益。说课比赛之后,每位教师必须编写出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交教务处审定后编印成册。说课比赛的具体操作方法与要求,由教务处制定细则。

2.全面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2010-2011学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全面推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精品课程、精品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重点实训基地、教改综合项目六个方面及学生技能竞赛、教材建设、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三方面(即所谓的6+3项目),加大改革与建设力度,建成学院级-省级-国家级的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以学院级项目为基础,省级项目不空缺,国家级项目有突破,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为学院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建设精品和打造品牌方面起示范引领作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既打好基础,扎实推行,又着眼高标准,体现高水平。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要克服重评轻建设倾向,把工作重点放在建设上。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步骤分两部分实施,一是现有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建设任务书制度,即现有的省级精品课程、精品专业、重点实训基地,按学院制定的项目建设任务书,确定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建设期限和项目建设责任人,以及中期、结项验收标准,认真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实现立项一项,建成一项的目标。本项工作从2010年9月开始实施。二是未评上省级项目的,应根据学院现有条件和基础,实行项目申报评审制度,按照规范建设要求和宁缺毋滥原则,达标一个项目建设一个项目。本项工作自2010年10月开始实施。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推进,既要实行全面推进,又要组织重点突破。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在全院形成一个建设热潮,各系部都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推进项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组织一批重点专业、主干课程等项目,冲击国家级、省级项目立项。二者同时推进,形成质量工程项目梯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建设负全责。学院将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和资助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对那些认真教学,扎实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和个人,实行重奖。

3.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这是高职教育的定位与使命。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技能型人才不是课堂教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因此说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心,一点也不过分。但是,由学校包办所有实训条件的建设,显然是不现实的。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积极鼓励和认真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原则。学院鼓励、支持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和校内外条件创造性地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除加强历年已经实施的订单培养、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改革模式外,提倡校企之间在智力合作、项目合作、资源合作、教学合作等方面有所创新,不断探索新模式,走出新路子。今年下半年,学院将着力推进泉州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成立并尽快运行,以此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平台。各系可根据专业特点在该平台上运作各类合作项目。

为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的顺利进行,学院要求,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各系应就各项改革的目标、计划和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目的、人员、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安排、进度、监测考核体系、经费预算、安全措施及相关责任人等方面内容,在实施前报教务处,学院审批后执行。实施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允许改动变更,但必须在事前按程序报批。总之,学院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即鼓励改革,支持改革;同时,允许改革走弯路,允许改革失败,但改革必须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各系(部)必须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各系应着手编制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逐步导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三.关于重点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专业建设与改革是我院建设精品、打造品牌的主要工作,学院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2—3个在海西高职教育领域有影响,有一定领先地位的专业,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专业建设与改革同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及教学实训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因此,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一定要有全局意识,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方方面面,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选择确定重点和突破口,取得成绩,不断积累,提升专业教育质量与水平。

根据学院的专业结构定位,首批将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类专业,同时在各系遴选一部分发展前景较好,基础条件较为具备的专业,一并进行建设。对确定重点建设与改革的专业,学院将在人才引进、项目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扶持一部分重点专业在较短时间内做精做强,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使若干重点专业成为学院的名片和亮点,成为学院打造品牌的支撑点。

重点专业建设与改革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建设期限暂定为三年。重点专业的确定分两种形式进行:一是纺织服装类专业,由院、系充分研究协商后确定;二是其他专业,由各系申报推荐,学院组织进行评审。学院对重点专业实行滚动式管理,建设改革进展不好的将被淘汰。

以上意见,请各系(部)认真学习领会,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常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的内涵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2010年9月5日